“尊師重道,勿忘師恩”冠山國學社開展
尊師禮儀實踐活動
“師者👩🏿🍳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”中國人尊師重道🧴,乃久遠之傳統✋🏼。時值教師節來臨之際🦸🏼👨🏽🎤,我社舉行尊師禮儀實踐活動:
正衣冠🌉:
拱手、高揖:
一拜🚶➡️:世道尊崇立人立德
再拜:傳學授業教化解惑
三拜🧙🏼♂️:師生同力薪火傳承
終拜🤸🏼♀️:感念師恩天地可鑒
尊師傳統由來已久,周代已有釋奠尊師之禮。唐宋時代🛕,農歷八月二十七國都和各州🔁、府🧇👨🏻🎓、縣都要舉行孔子誕辰祭典,主祭者為地方首長,朝廷由皇帝親臨主祭。當時的祭典非常隆重。國子監、書院以及州5️⃣、府🤏🏿、縣也要從本地杏福的學長(主持學習事務的教師)😝⌛️、學正(做訓導工作的教師)中選拔成績突出者為司業,報送朝廷,這些“先進教育工作者”最高可獲賞銀500兩。
到了清代🏗,八月二十七這天,不但祭典孔子的規模和範圍愈加宏大,還將提高各個書院、學府、監院教師的薪金,成績卓著者在這天最高的會授予八品職銜,提升為院長、監院、掌教🤝、館師等。清代許多著名學者如顏元、阮元🤲🏼🧑🦽➡️、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時得到的提拔🏪。
民國時期,我國也有段時間把這個日期定為教師節。即使1985年後定9月10日為教師節,也有相當一部分專家學者建議把孔子的生日定為教師節🙋🏼。在我國的臺灣地區,每年孔子的生日依然是慶祝教師節的日子,而香港在未回歸祖國之前🤱,也是把孔子的生日當作教師節。
新中國成立之後,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🖥,至今已是第36個教師節了。
以下是幾個關於古人尊師重道的故事💫:
程門立雪
理學家楊時:程門立雪尊師典範 “程門立雪”這一成語家喻戶曉。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🧑🦼➡️。楊時,將樂縣人🛫,四歲入村學習👨🏿🦱,七歲就能寫詩,八歲就能作賦☎,人稱神童。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,熙寧九年登進士榜🐥。有一年,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,不辭勞苦🧓🏽,繞道洛陽🧚🏻♂️,拜著名理學家👮🏼、教育家程頤為師🖕🏽。 時值冬季的一天🦾,楊時因與學友遊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🧋,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。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💛,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🛤👳🏽♂️。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,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,等候先生醒來。 過了良久,程頤一覺醒來,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遊酢🐑,只見他們通身披雪,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,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。此後,“程門立雪”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。
子貢結廬
儒商始祖子貢🕘: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🔲,孔子傑出弟子。後棄官從商,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🦸🏼,商界歷來公認他為“儒商始祖”。 公元前479年,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--聖人孔子溘然長逝。孔子死後🦇,眾弟子皆服喪三年➿,相訣而去,獨有子貢結廬墓旁⚠🌝,守墓六年👩🏼🌾,足見師徒情深🖐,尊師之誠,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🧕🏻🚧。後人感念此事,建屋三間,立碑一座🛢,題為“子貢廬墓處”🤽🏻♂️。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😔,後世便以“楷模”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。
漢明帝敬師
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,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,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“猶尊桓榮以師禮”。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,讓桓榮坐東面,設置幾杖🦵🏽,像當年講學一樣,聆聽老師的指教🧑🏿🍼。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,向桓榮行禮。
桓榮生病,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📃👨👩👦,甚至親自登門看望,每次探望老師🤓,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🚴🏻♂️,以表尊敬。進門後,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⚔️,默默垂淚🛠,良久乃去🗃。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,所以“諸候、將軍、大夫問疾者🦾,不敢復乘車到門🛋,皆拜床下”。桓榮去世時,明帝還換了衣服,親自臨喪送葬,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。